Sunday, March 06, 2011

看畫


一個晴好的下午,我在SFMOMA裡閒蕩。穿過了幾個展覽室,不經意看見Andy Warhol的版畫肖像就在眼前。

把毛澤東做成商品,把康寶濃湯視為文明的圖騰,把瑪麗蓮夢露看做藝術品。在六十年代,他大膽揭示了只要有群眾喝采,有市場供消費,有利可圖謀,你玩吃角子老虎,拉手桿後出現一排錢字號,那就是藝術。
過去被批評為低俗的商品化,商業化反而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信仰。如果所謂的藝術是為了彰顯天才的謬思,為了紀錄一時代裡的美學觀感,為了反映人類文明的價值,那Andy Warhol也許會說:那麼,你快掏錢去買瓶可樂吧,每個刺激可樂的銷售數字與膜拜可樂商標的人們,上帝保佑你。

六十年代的戰後美國,喧囂不堪。先是成群的Hippies在西方文明裡找不到歸途,另取道東方的神秘主義,發掘了吸毒與性濫交的快感。然後是同性戀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女權運動,...那些在過去被視為邪說異教的紛紛起而反叛,美國人在這樣躁動的浮世裡,意識到了原來從歐洲一路承襲下來的正統血脈與基督教文明並不能帶他們到哪裡去,不如早點分家,信仰金錢吧。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不過,是富國強民的真理。於是按照帝國時代養兵蓄銳的模式,從頂尖名校裡精選一時的菁英人才,大批大批送進華爾街分秒廝殺,瘋狂投資,創造機會,歌頌資本主義,打造了令全世界目眩神馳的美國夢--那是相信金錢能打破任何階級與藩籬。

Andy Warhol的低層移民背景也是美國夢的經典例,而他所創作的一系列的絹印版畫,是背離歐洲任何經典學派,在風格與內涵上都是徹底的美國式的,所謂的普普文化,普普藝術。他說過他羨慕牛仔褲的偉大發明,完全不避惡俗,而在我看來,他所揭示的"群眾的年代","藝術商業化"已足夠翻天覆地了。

法國大革命高喊自由,平等,博愛,並沒有把貴族桌上的鵝肝跟魚子醬帶入尋常家庭。但是商業化做到了。

獨立宣言昭告天下後並沒做到人人生而平等,但是可口可樂做到了。

我在畫前站著許久許久,想起張愛玲說過:現代縱有千般不是,至少是與我們親近的。我認識好些自比品味不凡,愛好高雅的知識份子,痛恨任何商業色彩,尤其是用在任何形式的藝術上。有時我也不免抱屈,世人擁抱商業化的確是庸俗的,但是不能否認,人生的本質也是庸俗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