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0, 2005

讀書歲月

和某些已經進入職場的朋友聊天,談到目前尚保有學生身份的族類,他們總是不勝欣羨。這些朝九不一定晚五,生活制式的苦情上班族,相對之下學生的確自由許多,不僅止於時間,包括人際關係。怡總是語多抱怨:「老闆很心機,同事很冷漠,工作很無聊,錢很少。」小胖在受完愛情折磨後,緊而面對激增的工作量:「心裡他媽的幹,表面上還是微笑著說:是。」Claire從大學起四處打工,直到開始自立更生時也感嘆道:「真要靠這筆錢生活時一切都不一樣了。」

那還在唸書的呢?士欣猶豫要不要繼續念博士,但目前為止很能享受追求知識的樂趣。Mandy在繁重的課業之餘,遺憾如此美好的學生生活即將結束,不過她更在意的是設法留在美國工作。Kaby無怨無悔的走向她的博士之路,而Vennessa有時也為了回美國找工作而煩惱,因為她目前尚未還清大學貸款。然而更多時候,這些學生都為了作業或報告的壓力而神經兮兮,尤其是課業正緊,簡直生不如死。

於是我想,會不會當我回台灣工作後就頓感「心有戚戚焉」呢?當學生可以心血來潮去逛街,我得緊追工作進度,當老闆胡言亂語,我得耐心溝通不能轉頭就走,週末時學生活力四射的去唱歌clubbin',我可能累的像狗睡到中午不想出門,當學生可以自由的安排寒暑假旅行,我卻被寥寥無幾的假期限制行動,大部分的學生可以恣意揮霍爸媽獎學金,等我開始自立更生時,會不會為了只差五塊錢的衛生棉而計較不已,然後從此只在特價時買衣服。
然後想著,是不是要提昇自己的競爭力去考個證照?是不是越來越言語乏味?是不是沒有空看想看的書?是不是我一輩子只能賺這個錢?過著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如果這就是所謂的職場生活,光現在想我就倍感悲從中來,恨不得念一輩子的書也可以。

但是很弔詭的,羨慕學生的人不少,真的羨慕走進學術領域的人卻不多,抱怨工作的人多,鮮少有人抱怨錢。Maggie說,她姊大概是全台灣最快樂的護士。 Mia做了一陣子高薪行政後決定還是返回她的本業,在新光醫院裡當開刀房護士,體力與壓力的負荷都不改她對這個工作的熱忱。她獨自住在台北市區兩千萬的公寓大樓裡,然後開著BMW X5上班,領了薪水連水電費都不用繳,純粹為了工作而工作,何等愉快。

物質與精神並存的美好,在脫離了學生生活後,似乎就成了神話。大部分的朋友繼續在擁擠而喧囂的島上懷念學生鄉愁,過了個年,在短暫的解放裡找到回到辦公室動力,繼續瑣碎的煩惱,瑣碎的快樂。

去年冬天,曾經在房間裡關了一陣子看書寫報告,交完作業後走在街上,沒戴錶,想知道時間,頓時有些尷尬,問誰呢?我大概有些忘記怎麼說話,不論哪種語言都不需要。一種窘迫的威脅,也是讀書歲月。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