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4, 2008

台灣重遊


這是舒國治97年的作品,初版已售罄,今年春再版時後面多收錄了幾篇近作,「重遊」二字凝固在不純粹的漸層藍底上,是經典作家與時光絕妙的文本互涉。


私以為,遊記能像舒國治這麼寫該是最貼近旅行的質地了。把工藝建築拼湊得有如七寶樓臺般閃閃熠目,不如像他一樣拆散了只留線條與輪廓。把歷史沿革敲鍊得有如航海時代裡喧煌的線性大紀事,不如像他一樣壓扁了故能隨意溫習悠遠與一瞬。把風土人情編織得有如天方夜譚裡的錦羅稠緞,不如像他一樣廢了機杼讓手繭與棉麻各得其所,把飲食剪接成巧計百出的養眼A片,不如像他一樣信手拈來,都在調情。


舒式散文是熟男系的。相較於單車上汗涔涔的運動背心,他是多曬了幾天的襯衫在晴天裡翻飛的姿態,讓你收下滿懷的乾爽和午後陽光重疊複印的氣味。書裡的觀察帶著文人氣,他寫南部人城鄉混和的生活型態,台中人天真的發想,台南的抑鬱不得志,或東岸的直線社會,把玩風土人情如古董玉器,不急著出價而徐徐磨挲,意在賞而不在鑑,文在註而不在評。







書中的畫作出自鄭在東之手。景物多半由純色塊組成,框一條線,成片放上去拼湊而出。許多畫面皆往一邊傾斜,天際多以弧線收尾,像是立在國境邊界朝天涯遠眺,疑惑那模糊的盡頭之後還有什麼,這是畫家的海島型世界觀(嗎)。人物多沒有表情,像是用棉線做個人形,壓得扁扁的,在書縫裡活動自如。

這幅畫的是花蓮往鹽寮的台11線上。幾筆便勾勒出大氣的海灣,陡峭的棕岩壁後方矗立著墨綠帶青瓷澤色的海岸山脈鋪天蓋地,泥灰色的公路隨之向前延展,闃黑的太平洋在天邊暗湧,交界處是黑色緞面裙擺不經意翻起時的微閃靚藍,海上夜魅將天邊這枚小月投遞到極目之外。

06年的夏天我們驅車行經此路段,回程時天光已晚,海面漸漸收攏,你換檔後疾疾駛入無邊暗夜裡,偶有對向來車的遠燈投射過來,燦亮不過幾秒便往身後奔去,熄滅,只存儀表面板上藍光冷冽,更顯車內這一方小空間的侷促親近。我們是慕魚蝦之名而來的,離去時腹部還懷著溫飽的熱氣,愛欲皆足。

這本書適合放在手邊,在鋼鐵時間表的縫細裡跳著翻讀,如等車,捷運上,用飯時,咖啡餘,或在看顧紅燒肉的爐邊。在每一個你可以暫時恍神靈魂逃逸的時刻裡,都好。另外也別帶著他做實地勘查,這是一本旅行想像之書,當你立在花東海岸線上時腦海中閃過隻字片語或色塊,更勝於你逐字兌現。


註:舊文被不闇「程式工程師語言」的我刪除了,憑記憶再寫。

No comments: